top of page
Search
OCSSCF

意義的求索(下)

Updated: Jul 4, 2022

by 宋岳傳道


在意義的求索(上)的最後,我們提出了一個直擊靈魂的拷問:到底在哪裏才能找到人生的意義呢?

在弗蘭克被關押在集中營期間,他發現即使生活在最不人道的環境之下,一旦找到了生命的意義,一個人的生存適應力就會大大提高。弗蘭克在集中營中擔任醫生,因此可以接觸到其他囚犯。在書中,他提到了集中營中兩名想要自殺的囚犯,就像集中營中的其他人一樣,這兩人早已感到心灰意冷,生無所戀。弗蘭克寫道:“在這兩個案例中,我需要讓他們意識到,他們仍被某些人所期望,他們仍有一個值得等待的未來。他們中有一人是一個孩子的父親,他的孩子已經在國外生活。而另一人是一名科學家,他還有一套叢書需要完成。”也就是說,生命的意義在于擁有希望,只要有希望,人就有活下去的理由和勇氣。


英文聖經裏的“hope”,中文聖經翻譯爲“盼望”。但在聖經中,這個“盼望”從來不是指短暫人生裏的各種期盼,因爲和幸福一樣,那些希望只是短暫的、不能持久的,而基督教所指的盼望是作爲群體和個人的終極盼望。這樣一個盼望無法從同樣短暫而有限的人生此世而來,只能從外部,從一個永恒超越的永世而來。而信仰讓我們能够透過世界,看到超越時空和物質之外的領域,那正是我們內心深處所渴望和追尋的,萬事萬物終極的、真正的意義。


就詞匯本身的含義來說,盼望這個詞本身就蘊含著對現實的不滿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正如一位文學家所說,“人類是唯一能够深刻有感于事物當前狀態和當有的狀態之間差异的動物”。我們看到這個世界幷不完美,人類的歷史充滿了血腥、暴力與毀滅。我們暫且不提法西斯的國家社會主義或種族主義那樣的制度性的罪惡,反觀我們自己,有誰敢說自己該做的都做了,不該做的都沒做?人性的自私、貪婪、驕傲、惡欲,無愛,有誰能完全避免?


馬克思曾經說“宗教是受壓迫人群所發出的悲嘆…是受苦之人的精神鴉片”。所以,當社會變革之後,人們就沒有必要去信仰上帝了,這種信仰就會自動萎縮、消亡。然而,我們從整個世界和中國的情况來看,事實正好相反。獲得1980年諾貝爾文學獎的波蘭詩人Czeslaw Milosz 深信,人類在20世紀所經歷的絕望和壓迫有其終極來源,其根源幷非宗教信仰,而是與宗教信仰相對立的虛無主義。人類真正的鴉片是相信死後一了百了。因著這種觀念所製造的虛假的安慰,我們不再相信死後的審判,從而可以心安理得地去背叛、貪婪、怯懦和謀殺。現代人真正的鴉片是相信沒有上帝存在,從而可以爲所欲爲。無論是制度性還是個人性的毀滅性因素,基督教稱之爲“罪”。


偉大的神學家奧古斯丁對人性的軟弱與破碎有著極其敏銳的洞見。他認爲,人類因著罪性的玷污而完全敗壞了,罪就像一種遺傳病,世世代代都無法擺脫。這種原罪破壞了我們的人性,幷且這種狀况是任何人無法通過自己的努力而得以恢復的。然而,基督親自道成肉身,他本來是上帝的兒子,却爲我們成爲人的樣式,又爲我們死在十字架上,是爲了醫治我們罪的頑疾,聖經說:“因他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藉著上帝的恩典,我們的生命得以恢復。


奧古斯丁還指出,罪具有一種轄制我們的力量,我們無法依靠自己脫離捆綁,人類的自由意志被牢牢地控制在這種罪的權勢之下,唯有靠著上帝的恩典才能得到釋放。基督是我們的拯救者,唯有他能打破罪的權勢。


在奧古斯丁看來,罪還顯示爲一種良心的虧欠或道德的污損,人類世世代代都活在它陰影的籠罩下,基督背負了我們的罪,爲我們而死,就是爲了帶來上帝的赦免和饒恕。


因此,人的責任就是承認自己的軟弱性和作爲受造之物的有限性,接受上帝的恩典,即透過耶穌基督所帶來的救恩。如此,我們就有了終極意義上的永恒的盼望。因爲上帝應許我們,凡信耶穌基督的人,就不至滅亡,反得永生。這個永生是指聖經新約舊約裏多次提到的神的國度,這是爲我們所預備的至褔之地,在主耶穌基督第二次再來的時候,就會實現。天國裏面不再有死亡,不再有悲傷,不再有遺憾,不再有罪惡,不再有黑暗,上帝的真理之光永遠照耀,祂的愛永不止息。


因此,CS路易斯認爲,我們對意義的渴望,正反映出在我們的經驗之外,存在著更爲超越的事物。因爲我們發現無論我們怎樣成功,怎樣幸福,內心却總是隱隱感到一種無法真正得到滿足的渴望。我們試圖用身邊的事物來滿足這樣的渴望,但却最終歸于徒勞。我們所尋找的不在這個世界上,這個世界上任何事物所給我們的安慰和幫助,也無法滿足這種渴望。

人類真正的渴望是與那個超越的世界有親密的關係,他是我們終極的歸宿。著名猶太哲學神學家馬丁布伯在I and Thou中指出, 我們與上帝的關係應該是“我---你”關係。上帝不是沒有感情、冷冰冰的他(the wholly other完全的他者),而是與我們有直接關係的“你”。我們只有轉向上帝,回到他的懷抱,才能盼望得滿足,找到生命的終極意義。



詩歌推薦:這一生最美的祝福


コメント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