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陈牧师
经文︰马可福音十一章1-2, 7-10节
1耶稣和门徒将近耶路撒冷,到了伯法其和伯大尼,在橄榄山那里;耶稣就打发两个门徒,2对他们说:「你们往对面村子里去,一进去的时候,必看见一匹驴驹拴在那里,是从来没有人骑过的,可以解开,牵来……7他们把驴驹牵到耶稣那里,把自己的衣服搭在上面,耶稣就骑上。8有许多人把衣服铺在路上,也有人把田间的树枝砍下来,铺在路上。9前行后随的人都喊着说:和散那(和散那:原有求救的意思,在此乃是称颂的话)!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10那将要来的我祖大卫之国是应当称颂的!高高在上和散那!
今年4月5日的主日是教会年历中的「棕枝主日」,记念主耶稣在这天骑着驴,最后一次进耶路撒冷,迎向十字架的苦难。这主日也是年历中受难周(passion week)的第一天。
细看经文,可以看见里头的张力。一方面群众簇拥着耶稣,向他欢呼,要拥戴他作王,就是他们期盼着的,一个新以色列国的王(节10清楚表明群众这想法)——纵使条件有限,他们还是很有创意地为耶稣铺上「红地毡」欢迎他(节8)。但另一方面,主耶稣骑的却是一匹驴驹,毫无「架势」,与一国之君的形像毫不相配。
耶稣没有拒绝群众以欢迎一个王的方式欢迎他,只是群众对这位王的想象,与主耶稣的想象南辕北辙,这是张力之所在。群众期望的是一位地上以色列人的王,但耶稣要作的是全人类的和平之君。前者以刀剑和军队的硬力量来管治,后者以温柔、自卑以至于死的软力量征服人心。
因此,主耶稣刻意选择了一匹驴驹(未成年的驴),而且是「从来没有人骑过的」(节2),不强壮、没经验,(按马太福音,驴驹是由母驴陪伴同行,21: 2, 7)。人们可以想象牠如何跌跌撞撞行走,坐在上面不会舒适,甚至存在风险。主耶稣这次进入耶路撒冷,不正是一趟存在极大风险、面对死亡威胁的旅程吗?但正如主耶稣刻意选择弱小的驴驹,他也刻意选择走上这条十字架的受苦之路!
现代人抗拒受苦,视苦难为咒诅。但主耶稣并不这样,他看苦难是进入荣耀的通道,死亡是开启生命的门户,正如在约翰福音他论到将要受的苦难时说︰「人子得荣耀的时候到了。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主耶稣不是对痛苦没有感觉的自虐狂,不,他在客西马尼园面对死亡威胁,以至在十字架上受苦时的反应,与常人无异,只是,主耶稣看苦难比我们通透。
今天,我们仍在疫症的苦难中,求主帮助我们不为苦难所困,却看见苦难背后的祝福。明天起的一周是受难周,让我们分别时间,默想耶稣的受苦,细看他的荣耀。
Commentai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