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OCSSCF

人生樂章, 榮神益人

Updated: Jul 4, 2022

by 劉思行傳道


近幾個月世界各地不少人士都要“困守”、滯留在家裏。雖然不致無所事事, 但內心總有一種鬱悶, 甚至焦慮的感覺。除了日常的課業, 很多人都是寄情于上網、看電影和玩電玩來排遣時間和鬱結。但也有采用另一個便當而健康的方法的, 就是粉墨登場, 大展歌喉以自娛及娛人。


就如經常在膾炙人口的英國電視節目 Strictly Come Dancing表演的Hayley Sanderson, 近日就大力鼓勵市民 - 雖然不能外出, 但在家中、家門前和後園裏都可引亢高歌, 哪管是繞梁三日還是五音不全, “任何人只要想唱, 就該揚聲高歌”。因爲唱歌具有治療 (therapeutic) 功能, 可令人心曠神怡, 化悲爲喜。總之, “唱得不好, 仍是樂趣。皆因歌聲能令人與自己的身體、精神、意念以一種截然不同的方式接連起來。令人的各個部門整合、融和…令人掌握新的技能, 獲取更多信心; 令人可以真正爲自己的一副聲音而感到自豪。”


事實上, 始自遠古, 人們已深知音樂能爲人帯來樂趣, 能助人鬆弛精神, 于是歌舞及樂器乃應運而生。藉著音樂, 不論是聽、奏還是唱, 都可以令人心靈産生欣悅與迴響, 情感得以抒發和升華。在起伏跌宕的音韵下, 在心醉神往的旋律中, 一曲不單可以寄心聲, 一曲也可以解千愁。如〈毛詩大序〉所述: “詩者, 志(意)之所之(在或往)也。在心爲志, 發言爲詩。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 故嗟嘆之; 嗟嘆之不足, 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 不知手之舞之, 足之蹈之也。” 就在或奔放、激蕩, 或委婉、悠揚的歌樂之中, 人便得以吐意傾心, 得以暢所欲言! 無怪乎在中國古典教育中, “樂”能躋身于《六經》(《詩》、《書》、《禮》、《易》、《樂》、《春秋》)及“六藝”(禮、樂、射、禦、書、數)之列。


不過古人對音樂的意義的領略幷未止于抒發情感, 表達意念, 却進而主張音樂實有陶養性情, 德化天下的功能。孔子就曾說過:“移風易俗, 莫善于樂。” (《孝經》) 荀子也說: “移風易俗, 天下皆寧, 莫善于樂。” (《樂論》) 而且在不少的古代經典中, “禮”和“樂”經常被幷舉而成爲教化的“一式兩樣”的核心元素, 所謂 “故樂行而志清, 禮修而行成” (《荀子.樂論》); “樂(令人)極(祥)和, 禮極順(恭敬), 內和而外順” (《禮記.樂記》); “以樂禮教和, 則民不乖(走歪)” (《周禮.地官.大司徒》)。音樂既然不離教化與道德, 所以傳說孔子在删《詩》三千爲三百首時, 就“去其重, 取可施于禮義”者 (《孔子世家》)。結果“《詩》三百, 一言以蔽之, 曰: ‘思無邪’”(《論語·爲政》)。


然而, 若自基督信仰觀之, 音樂的意義和功能就遠遠超乎消遣娛樂、抒發情感和修心養性, 乃成爲敬拜上帝的自然表現和必備內容。如《詩篇》149篇1至4節所言:


“你們要贊美耶和華, 向耶和華唱新歌, 在聖民的會中贊美他。願以色列因造他的主歡喜; 願錫安的民, 因他們的王快樂。願他們跳舞贊美他的名, 擊鼓彈琴歌頌他。因爲耶和華喜愛他的百姓。他要用救恩當作謙卑人的妝飾。”


這首“頌詞”、“靈歌”其實是一首得勝、凱旋之歌, 也是一首華麗、莊嚴的“哈利路亞”贊曲。詩人一開始就表達了“宣告贊美”的意思, 邀請、鼓勵認識神、屬乎神的人 (聖民), 幷普天下凡有氣息之人, 都以愉悅的心情、活潑的信心和摯誠的謝意去擊鼓、彈琴, 載歌載舞來對那位創造和拯救世人的真宰, 那位坐在錫安寶座上的君王, 表達無法言傳的的感激和頌贊。第6節所說的“凡有氣息的, 都要贊美耶和華。你們要贊美耶和華”其實就總結了全本《詩篇》的信息。


至于《詩篇》150篇3至5節, 也可以說是“异曲同工”:


“要用角聲贊美他; 鼓瑟彈琴贊美他。擊鼓跳舞贊美他; 用絲弦的樂器, 和簫的聲音贊美他。用大響的鈸贊美他; 用高聲的鈸贊美他。”


這裏提及7種樂器 – 角、瑟、琴、鼓、弦、簫、鈸, 實皆各有其屬靈之寓意。如角聲可表警醒和力量。以角聲贊美耶和華無疑就是喚起列邦萬民的注意, 集體見證了神的榮耀和大能。整體而言, 用樂器奏出贊美之音韵, 傳遞喜樂的心聲, 也是表明神恩浩蕩, 五內銘感。就在呈獻頌贊的樂音之際, 神的子民對人的視野和心胸便得以開拓, 對神的信靠和愛慕亦隨而加深。但也可以說: 神就是那位作曲家和指揮家, 親自爲人心、人生譜奏和牽引樂韵。讓人在長短、高低的音符下, 在順境、逆境的跌宕中能演活一首凑拍、和諧, 蕩氣迴腸的樂章。


故此, 弟兄姐妹, 你又是否願意用音樂, 也更加用生命來全情投入、毫無保留地見證、贊美和感謝這位無條件和無限量地愛我們的神呢? 深信若你願意, 則無論你的歌聲、樂聲是否鳳吟鶯吹, 娓娓動聽, 只要你平生行事爲人能以榮神益人爲主題和基調, 前奏和尾聲, 那麽你的生命就必定可以成爲一首扣人心弦, 感人肺腑的樂曲。誠心所願!


(本文有關《詩篇》的解讀, 請參張國定《詩篇.卷四》, 頁466-478 )


Comments


bottom of page